信师大学子暑期“豫”见黄河,“青”力以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理论的真理”,为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我校特开展2023年“豫”见黄河,“青”力以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讲好“黄河故事”河南篇,章彰显青春力量。
环保行动:7月5日,环保行动团队的同学赴新乡市原阳县原兴办事处后八里村。他们活动重点是前往“绿化示范村”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体会“森林新乡”的魅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负责人表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后八里村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战略,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村庄环境清洁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呵护环境,奉献绿色,通过这次植树活动,大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关注环境问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为美化家园贡献力量。
生态保护与治理:7月7日,组织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前往信阳市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家寨试验区内的波尔登森林公园。公园内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森林生态优良,野生动植物繁多,是不可多得的动植物“基因库”,山林中许多动植物被列为国家级,省级保护对象,素有“大自然聚宝盆”之美称!生物技术的同学,以专业对口的知识,去调研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向当地管理人员学习具体的保护方法,并积极开展环保治理工作。在活动开展途中,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防溺水”知识宣讲团:7月9日,实践团一行人来到河南范县,一片昔日水患频发、广种薄收的贫瘠地,如今成了物阜民康的鱼米乡。范县作为黄河的代言人,近年来,范县河务局积极探索治黄治水、融合地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把防洪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他们这次暑期的东张村之行,更是为了实地感受当地在黄河水润养下的生活百态,同时向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普及防溺水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醒大家珍惜水源同时也要敬畏黄河珍惜生命的认知。
产业调研:7月10日,组织经济学、会计学专业学子,前往洛阳孟津县朝阳镇卫坡村,对当地的特色旅游产业进行调研。卫坡村的特色魏氏古民居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清代建筑群落,有“民间故宫”之称。我们的同学先后参观的有天井窑院、簸箕窑院、南北祠堂、私塾,三进院、五进院、望台等独具特色的景点。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走访当地居民与游客发现,当地旅游产业充分挖掘魏氏古民居的特点,完善当地的各项服务功能,以独特的资源与配套完善的服务基础,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过来参观与感受当地独特文怀,打造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圣地。通过实践去感受当地旅游产业体系的独到之处,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文化研学:7月15日,文化研学团队的同学去到焦作市山阳区苏家作乡下辖行政村寨卜昌村。寨卜昌村是焦作市山阳区苏家作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并且大部分房屋建筑为清代中后期所建,具有浓厚的豫西北地方特色,该建筑群在造型上将北京四合院和南方楼阁式建筑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豫西北地方特色。寨卜昌村内流传有怀庆皮黄、苏家作龙凤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该村落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的地方。团队同学到此景点,通过组织宣讲的形式,向过往的游客讲解有关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生态保护及治理:7月19日,实践团的同学赴开封市兰考县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首先,工作人员给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详细的工作原理:燃烧的灰尘,经过水处理,成泥水混合物,防止污染,然后再把水净化,成可排放的水,净化的残渣制成砖块。经过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同学们对光大环保公司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同学们知道了垃圾发电;销售其所产生的电力、灰渣、蒸汽、热水及相关副产品;城市垃圾焚烧服务;研究开发垃圾处理技术;知道了垃圾处理的不易。随后,他们去到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弯弯曲曲,呈“U”字形,被称为“豆腐腰”,因其地势险要,素有“豆腐腰”之称。我们去了解了黄河水患、风沙和盐碱地等生态环境质量。最后,他们去到了黑龙潭污水处理厂,向那里的小朋友们讲解了生态保护及治理的相关知识,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捡起来河堤上的垃圾,垃圾在地里垃圾露天堆放会释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的生活环境。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保护环境的行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