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规划,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信阳7月2日电(通讯员 隋晓尧)为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推进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健康水平,为农民提供美好生活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归属。信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筑巢引凤"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2日来到信阳市平桥区甘岸镇开展乡村规划活动,展乡村规划活动,
温室大棚是一种种植设施,它利用玻璃覆盖物来创造一个封闭的环境,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这种类型的大棚通常由金属或塑料框架支撑,覆盖有透明的玻璃板,从而实现温室效果。玻璃温室大棚可以延长种植季节,保护植物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玻璃温室大棚在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走进村镇后,率先映入观察团同学们眼帘的是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玻璃温室大棚。实践成员们走入大棚,赞叹棚内琳琅满目的蔬果,并对其中的培养方式展开调研。2020年平桥区产业扶贫项目一玻璃温室大棚项目,位于甘岸街道办事处孔庄村,共分1号、2号两个大棚,1号温室大棚分为三个功能分区:荷兰模式栽培区:“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玻璃温室全面的自动化,加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生产出的作物非常高产,且品质很高。”苗床育苗区:“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营养中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研学区 ; 2号大棚主要用作花卉育苗、研学拓展、精品售卖等,目前培育石竹10万盆、精品月季10000盆。截止8月底,已接待参观、指导、旅游、采摘20000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作为平桥区产业扶贫、农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省重点项目,豫见江南玻璃温室大棚每年带动平桥区1400户脱贫户增收,每户年均分红1000元。总的来说,玻璃温室大棚是一种高效、可控的种植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稳定和理想的环境,提高了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随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当地危房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危房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评估。他们主要考察了危房的结构状况、材料使用情况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考察,他们发现许多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墙体裂缝、结构不稳定、梁柱腐蚀等。在考察过程中,土木工程学生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对危房问题的看法和需求。土木工程学生也向居民详细介绍了危房改造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危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土木工程学生制定了一份改造方案,包括:加固墙体结构、修补裂缝等。
最后,土木工程学生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他们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当地居民改善了危房的安全状况,提高了他们的居住环境,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